桂林市作家協會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桂林市文學小組,1980年正式成立桂林市文學工作者協會,1990
年改建升格為桂林市作家協會。1998年桂林地市作協合并,成立新的桂林市作家協會。
作協成立以來,通過桂林作家的辛勤耕耘,桂林文學不僅在中短篇小說、散文、詩歌創作上和文藝理論
研究成果上取得了較大成就,而且在長篇小說創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。其中,長篇小說《第一個總統》
《桂系演義》《綠岸》《王痞子的欲望》;長篇報告文學《在龍脊上起飛》;報告文學《一百零七塊石碑和
一個少女》;中篇小說《流金的河》和中短篇小說集《空心人》;散文集《秋天的情書》《男兒有淚》;詩
集《忘卻的美》《此心依舊》《憂傷的月亮》;文藝理論《壯族文學史》《林煥平文集》《民族民間美學》 《批評重構現代批評學引論》《中國當代小說家群論》等18部作品榮獲了廣西文藝創作一至五屆“銅鼓獎”
獲獎人數和作品居全區各地市之冠。黃偉林、龐儉克榮獲第八屆莊重文文學獎,黃偉林還榮獲第六屆全國
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。沈東子短篇小說《美國》獲得1993—1994年度《上海文學》小說獎。周收的散文詩選
集《陽光河畔》獲廣西第三屆少數民族“花山獎”;在《廣西文學》·廣西青年文學獎評選中,伍維平獲第
三屆小說獎,劉美鳳獲第四屆散文獎,莫雅平、黃芳獲第五屆詩歌獎,王詠獲第五屆報告文學特別獎,李金
蘭獲第六屆散文獎。蔣育亮獲2009年全國小小說風云人物榜“明日之星”稱號,獲廣西第二、第三屆小小說
大賽兩個二等獎,廣西反腐倡廉小小說征文三等獎。
桂林文學出現了三次成果斐然、影響較大的創作高潮。第一時期,從1956年到“文化大革命”前夕,是
桂林當代文學初步發展時期。這一時期,林煥平、賀祥麟等一批作家、詩人、文藝理論家脫穎而出,并以極
其富于桂林本土文化的作品開創了桂林文學的新局面。其中長篇小說《山村復仇記》是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
作品。第二時期,1978年至1989年是桂林文學界全面復蘇、發展、繁榮的時期,也是桂林文學作品在數量與
藝術質量上達到較高水平的時期。其中黃繼樹的長篇小說《第一個總統》(合作)、《桂系演義》在全國形成
影響;李時新的紀實文學,張宗栻、李遜、蔣繼鋒的中短篇小說和蘇韶芬、史曉京的詩多次在全國具有影響 力的文學刊物發表;黃偉林的文學評論使他進入了全國評論家的行列;聶震寧的小說《長樂》榮獲全國優秀
小說獎。第三時期,從1990年至今,出現了桂林文學創作的新高潮,桂林作家群新生力量逐漸形成,沈東
子、盤文波等青年作家、詩人登上桂林文壇,尤其以沈東子、盤文波、劉春、劉澍萌的成就最大。其中沈東
子的作品《美國》《空心人》等中短篇小說形成一種創作沖力,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。
桂林市作家協會歷任主席、副主席、秘書長名單 第一屆(1980年)
主 席:藍少成
副主席:林煥平 賀祥麟 劉 英 曾有云
第二屆(1985年)
主 席:劉 英
副主席:藍少成 曾有云 江 浩 蘇理立
第三屆(1990年)
主 席:曾有云
副主席:黃繼樹 蘇理立 張宗栻
秘書長:湯世民
第四屆(1994年)
主 席:黃繼樹
副主席:蘇理立 張宗栻 湯世民 李時新
秘書長:湯世民(兼)
1998年地市作協合并
第一屆(1998年)
主 席:黃繼樹
副主席:蘇理立 冼華正 張宗栻 湯世民 吳海峰 李時新
秘書長:湯世民(兼)
第二屆(2003年)
主 席:黃繼樹
副主席:蘇理立 劉 春 張宗栻 湯世民 李時新 龔桂華
秘書長:徐 強
第三屆(2010年)
主 席:李時新
副主席:龔桂華 盤文波 沈東子 徐 強 吳海峰 劉 春
秘書長:徐 強(兼)
第四屆(2016年)
主 席:盤文波
副主席:沈東子 徐 強 劉 春 劉 瑩 莫雅平 伍維平
秘書長:劉 瑩(兼)
|